教育部考试中心发布
《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-物理》
Ⅰ. 考核目标与要求
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,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2003 年颁布的《普通高中课程方案(实验)》和《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(实验)》 , 确定高考理工类物理科考试内容。
高考物理试题着重考查考生的知识、 能力和科学素养, 注重理论联系实际, 注意物理与科学技术、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联系, 注意物理知识在生产、生活等方面的广泛应用, 以有利于高校选拔新生, 有利于激发考生学习科学的兴趣, 培养实事求是的态度, 形成正确的价值观, 促进“知识与技能”“过程与方法”“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” 三维课程培养目标的实现。
高考物理在考查知识的同时注重考查能力, 并把对能力的考查放在首要位置; 通过考查知识及其运用来鉴别考生能力的高低, 但不把某些知识与某种能力简单地对应起来。目前, 高考物理科要考查的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:
Ⅱ. 考试范围与要求
表 1 必考内容和选考内容
模块 |
必考内容 |
选考内容 |
物理 1 |
质点的直线运动 |
|
物理 2 |
机械能 |
|
3–1 |
电场 |
|
3–2 |
电磁感应 |
|
3–5 |
碰撞与动量守恒 |
|
3–3 |
分子动理论与统计观点 |
|
3–4 |
机械振动与机械波 |
表 2 必考内容范围及要求
力学 |
||||
主题 |
内容 |
要求 |
说明 |
|
质点的直线运动 |
参考系、质点 |
Ⅰ Ⅱ Ⅱ |
||
相互作用与牛顿运动定律 |
滑动摩擦力、动摩擦因数、静摩擦力 |
Ⅰ Ⅰ Ⅰ Ⅱ Ⅱ Ⅱ Ⅰ |
||
抛体运动与圆周运动 |
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|
Ⅱ Ⅱ Ⅰ Ⅱ Ⅰ |
斜抛运动只作定 |
|
机械能 |
功和功率 |
Ⅱ Ⅱ Ⅱ Ⅱ |
||
碰撞与动量守恒 |
动量、动量定理、动量守恒定律及其用 |
Ⅱ Ⅰ |
只限于一维 |
|
万有引力定律 |
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 |
Ⅱ Ⅱ Ⅰ Ⅰ |
||
电 学 |
||||
主题 |
内容 |
要求 |
说明 |
|
电场 |
物质的电结构、电荷守恒
常见电容器 |
Ⅰ Ⅰ Ⅰ Ⅱ Ⅰ Ⅱ Ⅰ Ⅰ Ⅱ Ⅱ Ⅱ Ⅰ Ⅰ Ⅰ |
||
电路 |
欧姆定律 |
Ⅱ Ⅰ Ⅰ Ⅱ Ⅱ Ⅰ |
||
磁场 |
磁场、磁感应强度、磁感线 |
Ⅰ Ⅰ Ⅰ Ⅱ Ⅰ Ⅱ Ⅱ Ⅰ |
1. 安培力的计算 |
|
电磁感应 |
电磁感应现象 |
Ⅰ Ⅰ Ⅱ Ⅱ Ⅰ |
||
交变电流 |
交变电流、交变电流的图像 |
Ⅰ Ⅰ Ⅱ Ⅰ |
||
原子与原子核 |
||||
主题 |
内容 |
要求 |
说明 |
|
原子结构 |
氢原子光谱 |
Ⅰ Ⅰ |
||
原子核 |
原子核的组成、放射性、原子核的衰变、半衰期 |
Ⅰ
Ⅰ Ⅰ Ⅰ Ⅰ Ⅰ |
||
波粒二象性 |
光电效应 |
Ⅰ Ⅰ |
||
单位制和实验 |
||||
主题 |
内容 |
要求 |
说明 |
|
单位制 |
中学物理中涉及的国际单位制的基本单位和其他单位, 例如小时、分、升、电子伏特 |
Ⅰ |
中规定的单位符号 知道国际单位制 |
|
实验 |
实验一: 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
实验十: 测定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 |
1. 要求会正确使用的仪器主要有: 刻度尺、游标卡尺、螺旋测微器、天平、秒表、打点计时器、弹簧秤、电流表、电压表、多用电表、滑动变阻器、电阻箱等
2. 要求认识误差问题在实验中的重要性,了解误差的概念,知道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; 知道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减小偶然误差; 3. 要求知道有效数字的概念,会用有效数字表达直接测量的结果。间接测量的有效数字运算不作要求。 |
||
表 3 选考内容范围及要求
模块 3–3 |
|||
主题 |
内容 |
要求 |
说明 |
分子动理论与统计观点 |
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和实验依据 |
Ⅰ Ⅰ Ⅰ Ⅰ |
|
固体、液体与气体 |
固体的微观结构、晶体和非晶体 |
Ⅰ Ⅰ Ⅰ Ⅱ Ⅰ Ⅰ Ⅰ |
|
热力学定律与能量守恒 |
热力学第一定律 |
Ⅰ Ⅰ Ⅰ |
|
单位制 |
中学物理中涉及的国际单位制的基本单位和其他单位, |
Ⅰ |
定的单位符号 知道国际单位制中规 |
实验 |
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 |
要求会正确使用温度计 |
|
模块 3–4 |
|||
主题 |
内容 |
要求 |
说明 |
机械振动与机械波 |
简谐运动 |
Ⅰ Ⅱ Ⅰ Ⅰ Ⅰ Ⅱ Ⅰ Ⅰ Ⅰ |
|
电磁振荡与电磁波 |
电磁波的产生 |
Ⅰ Ⅰ Ⅰ |
|
光 |
光的折射定律 |
Ⅱ Ⅰ Ⅰ Ⅰ |
|
相对论 |
狭义相对论的基本假设 |
Ⅰ Ⅰ |
|
实验 |
实验一: 探究单摆的运动、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 |